台灣地區佛教網路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轉貼:南傳佛教簡介

向下

轉貼:南傳佛教簡介 Empty 轉貼:南傳佛教簡介

發表 由 訪客 2010-03-11, 16:07

轉貼:南傳佛教簡介

佛教向亞洲南部傳播,始於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弘法的僧人首先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南端對岸的島嶼,亦即今天斯里蘭卡所在。其後,這一脈的佛教伸展到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以及中國的雲南等地。由於最初傳入斯里蘭卡的佛教屬於比較保守和傳統的上座部,與日後以大乘精神為重的北傳佛教有別,因而產生了南北兩脈之分。時至今日,上列東南亞等多個國家所奉行的佛教,仍然以上座部為主。


教義特質

南傳佛教雖然也相信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還有其他佛存在,例如過去的七位古佛和當來下生的彌勒佛,但只推崇歷史上出現過和在人間成道的釋迦世尊。因此南傳佛教的佛陀觀,是依從原始經典所說的“(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註1]

南傳佛法的教義建基於四聖諦,強調世間的無常,並以“苦”作為出離心和修行的依據;同時強調佛陀臨涅槃時的遺教,即在修行中以戒律為師,並以個人的努力和正法作為依據。

由於南傳佛教認為當釋迦牟尼佛的教化還流傳於世,便不可能再有其他佛出現,所以一般南傳佛教的行者,都以阿羅漢的果位為修行目標。阿羅漢雖然如凡人一樣,免不了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但在心態上,他們看待世事和對待人生的態度與心境,則已脫離了煩惱的騷擾,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樂。南傳佛教的行者要達到阿羅漢的境界,就必須嚴持戒律,刻苦修行。

南傳佛教的經典,是以巴利文的《經藏》、《律藏》和《論藏》三藏為根本。現存的巴利語三藏,可說是最能保留佛滅後不久,由大迦葉尊者領導五百阿羅漢,在王舍城所結集出的經文原貌。

《經藏》是佛陀宣示教義的經文總匯,其內容分為五部分,即《四尼迦耶》[註2]及漢傳藏經沒有相對譯本的《小部經》。後者所記載的是佛陀前生故事,以及佛陀一些弟子的事畺和軼事。《律藏》是戒律的條文總匯。《論藏》則匯集了分別、整理或解說《經藏》和《律藏》內容的論文。


教團特徵

南傳佛教僧團的生活方式,遵循保守的長老派作風。時至今日,南傳的僧人仍然依照著原始佛教的精神,十分著重戒律,並且崇尚清苦克己的生活,因而堅守三衣一缽[註3]和過午不食的傳統。

在修行方面,南傳佛教重視個人的戒行與禪修。雖然大部分僧人都過著團居生活,但仍有不少的行腳僧人是在山林中獨居修行,過著頭陀[註4]的苦行生活。

註解

1.《增一阿含經》等見品第三十四。[back]

2.四尼迦耶:與此相對的漢傳經典即《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和《增一含經》。[back]

3.三衣一:三衣即大衣、上衣及中衣,乃僧團規定個人所能擁有的三種衣服。大衣是說法、托缽或奉召入王宮時所穿之衣。上衣是為禮拜、聽講、誦戒時所穿用。中衣為日常工作時或就寢時所穿著之貼身衣。,又作盂,乃出家人食用之器皿,又為應腹份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譯作應量器。[back]

4. 頭陀:梵語音譯。含有修治、棄除等意思,即抖擻煩惱,對衣、食、住等棄去貪著,以修鍊身心。[back]


討論:

1. 你認為“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這句話對我們學佛有什麼啟示?

2. 南傳佛教的僧團有什麼特質?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轉貼:南傳佛教簡介 Empty 回復: 轉貼:南傳佛教簡介

發表 由 訪客 2010-10-15, 15:02

討論:

1. 你認為“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這句話對我們學佛有什麼啟示?
難怪彌勒菩薩雖久居兜率天且貴為天主65億多年卻也得委屈自己降臨這人間成佛並繼承娑婆教主之大位。

2. 南傳佛教的僧團有什麼特質?
簡單、純淨就是真理的本質。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