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佛教網路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2 posters

向下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Empty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發表 由 拉比亞辱佛謗法 2009-09-17, 17:01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從性到超意識

單維彰的私人書評


從性到超意識 From sex to superconsciousness,奧修演講,謙達那譯,1988, ISBN 957-8693-07-9
當愛能夠給予什麼東西的時候,它總是很高興。
當自我能夠獲得什麼東西的時候,它總是很高興。
愛是給予,愛永遠都準備要給予。
自我總是要有動機來激發,但愛是沒有動機的。
愛就是它本身的價值。
以上是這本書封底內頁的節錄,可以當作箴言來看。其實跟這本書裡面五場演講的內容不見得直接有關。前四句等於我在寫『屏風山談愛情』時候的狀態,但最後一句還不能在我心裡產生意義。
這五場演講原訂於 1968 年八月底在印度孟買連續舉行,但是 8 月 28 日講了第一場『性---愛的根源』之後,因為奧修在一個不在公共場合中談論性的社會中公然呼籲正視性的存在與需求,而被主辦單位中斷其預定的行程。但另有一批願意聽下去的群眾,邀請他回來繼續。因此後面四場在一個月後的 9 月 28 日起連講四回。
眾所皆知,印度是個多神多聖人的國度。奧修是其中揚名國際的「聖人」之一,因為媽媽和懷靈的引介,在我們家算是個「熟客」。這本書也是懷靈借我的,事前說過三言兩語的導讀,而我讀過之後發現,其實讀了一整本書也沒有比她的三言兩語多獲得什麼。如今要紀錄讀書心得,也打算直接引述她的話。在所有當今我認識的人裡面,只有懷靈,總是可以用簡單的言語在很短時間跟我說明一本書的內容,而讓我獲得深刻的資訊;那些書包括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和《童年末日》,還有許許多多的演講、專欄和她學習新語言時獲得的新知。這何其不是婚姻中最寶貴的情誼呢!她是那麼一個成熟而有智慧的讀者,同時她又是那麼地了解我希望獲得的訊息。
有人說,書讀今生已太遲:讀書的功力和成效,必須從前世開始累積。我不知道前世,我不是「道中之人」,甚至稱不上「求道之人」,對於這些神秘的事,我能夠安心地接受《論語》式的態度『未知生焉知死』而簡單地將它揭過。就像我不能懂得前述那奧修的第五句箴言一樣。但是我知道今生。我要說
書讀己身永不足
且不說前世與來世,就今生而言,一個人踽踽苦讀,十之八九是進步緩慢的。所以人需要同學---求道者所謂的「同修」---最好的同學其實是彼此的師表。同學們不但互相砥礪精練的知識,還在彼此的身心行為上互相映照自己的思想變化。隨著孩子們也漸漸長大,我越來越肯定,家庭就是最好的學習團體。家人,就是我最密切的同學。而懷靈更是最優秀的。我的學生們每每驚嘆我所知範圍之廣袤,尤其是關於語言方面;殊不知那些知識,多半是我在餐桌旁、車廂裡或床邊上,跟懷靈閒聊得來的。在我的家,像那樣隨意說說的三言兩語,很可能是集其畢生功力消化一本書之後,精練出來的三言兩語。
讀這本書之前,我正在讀羅素的《婚姻與道德》,那是 1929 年的作品,沒想到今天讀起來還有那麼多的新意,而他對於這個主題的針砭,竟然還經常是貼切地令我驚愕。兩相比較,我覺得奧修畢竟是位傳道者,他以雄辯的話語、迷人的語調和華麗的詞藻傳道,雖然他必定是一位聰明絕頂而且博學多聞的智者,而且言必稱邏輯、科學和證據,但是可惜我不是慕道者也不是修行人,我沒有那個「信」的慧根或緣分;而羅素是一位數學家轉型的哲學家,他的文字冷靜中帶著溫暖,用比較學術的態度來說理。這兩位智者之間,我沒有辦法不喜歡羅素多一點,也接受羅素多一點。
奧修的演講基本上在於呼籲「性」的除罪化。在 1968 年的印度或許新奇甚至聳動,但是與他那個時代的歐美社會相比不算太先進,更不要說與 1929 年出版那本小冊子做出同樣呼籲的羅素了。但是奧修之欲將性除罪化的動機或許與羅素和其他歐美學者不同。他的說法是,人若想要達到最高層次之超意識的快樂,必須先經過性的經驗,在性的歡愉中極為短暫且不滿足地窺見那「至高的」快樂,因此他提倡對於性的接受與知識,並對於它的實行提出建議。
在性交的時候我們和神很接近,神存在於生出新生命的創造行為裡,所以一個人做愛的態度必須好像要去廟宇或是要上教堂一樣。在性高潮的時候,我們最接近「那至高無上的」,我們最接近創造者本身,祂的影子也使我們轉變成創造者。如果我們以單純的頭腦和崇敬的態度來從事性,我們就可以容易地窺見祂。
性交持續越久,使性成為窺見神性(達到三摩地)的入門、成為到達超意識的管道的可能性就越大。無自我性和無時間性,可以在性行為窺見神性時達成。如果性交只維持一分鐘,那個人次日將會再對它產生慾望;如果它可以延長到三分鐘,他在未來的一個星期之內將不會想到性;如果性交可以維持七分鐘,那個人在未來三個月之內將可以免於性,沒有熱情的思想將會在浮現在他身上;如果性交的時間可以延長到三個小時,那麼一次的性交就足夠使他終生免於性,它會留下一個非常滿足非常快樂的經驗,這個經驗可以維持一生。在一個完全的性交之後,要達到真正的無慾就沒有障礙。
即使經過一生的性經驗,我們從來沒有接近那個至高無上的階段,從來沒有靠近那個神性,為什麼呢?一個人到達成熟的晚年,到達他生命的終點,但是他從來不能免於肉體上的性慾,免於性交的熱情,為什麼呢?因為他從來不了解或沒有被教導性的藝術或性的科學,他從來沒有去思考它,他從來沒有跟成道的人討論過它。 (pp.151--156 節錄而且經過重組)
他說,到了那至高的境界,人的快樂有如恆長不滅的性經驗,而一旦有了那種終極的經驗,自然就不需要性了,因此會成為無慾的。我的感想是,奧修用五場演講來說服聽眾,不要避談性、不要懼怕性、要面對它、瞭解它、認識它、經驗它。但是,就我看來,他其實並沒有說出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究竟應該認識什麼?何謂性的知識?奧修滔滔不絕地要我們相信他,卻沒有提出足夠的理由和結論。雖然閱讀奧修仍然很有趣味,但是這畢竟是我難以忽視的「傳道」與「學術」文章的風格差異。
至於前面引述奧修的「量化」估計,請年輕讀者不要過份當真,那絕對是因人而異的,而且那些數據充其量頂多是「那些靜心冥想人生多重經驗的人所做的推論」(p.151)。我個人沒有三小時的經驗,或許這是我達不到無慾境界的原因;或許這是所有人達不到那個想像境界的原因。但是維持七分鐘對我來說是平常的事情,而那種經驗從來不曾讓我免疫三個月,就算維持二十分鐘也不行。我僅有的這一點個人經驗,可以說明那一段話也許並沒有紮實的根據。青年讀者更不應該貿然去找「成道」的人討論它,社會新聞裡的斂財騙色消息,實在多得令人驚心。
奧修認為人類社會並不會因為太多人「得道」變成無慾而物種滅絕,反而會理智地將傳宗接代視為深思熟慮的活動,在充滿了愛的情境與目的明確且準備充分心理下做愛,因此下一代的品質只會更好、更優秀而更容易「得道」。這個推論也與羅素在談論了婚姻之後,繼續推論「優生學」的思路相當。在這個議題上,羅素冷靜地看起來有點殘酷,以現代的政治觀點來批評,他顯然必須接受歧視的罵名。但奧修在這裡辯才無礙,說得有趣。
小孩可以由無慾生出來,但是整個生孩子的目的和意義將有一個新的層面。色慾不是生產的正常工具,無慾才是唯一具有足夠辨識能力的媒介。目前生小孩是無意中發生的:你帶著其他動機進入性,懷孕就發生了,孩子是沒有被邀請的客人,你對這些孩子的愛,就只能向你對沒有預期而突然造訪的客人那樣。 ... 今日的孩子不是產品,他們是副產品,他們不是被產生出來的,他們是跟性一起來的。就好像玉米的外殼跟玉米一起出現一樣。 ... 我們只想享受性,但是小孩子就溜進來了! ... 只要這個對性無情的、有意識的和奇怪的不尊敬還存在,上述的情形就仍然會繼續存在。人類不會因為無慾而滅絕,反而因為這些繼續的無意中的生育,人類絕跡的可能性正一天一天地增加,如果你們繼續這樣生孩子,世界將會結束,不需要原子彈或氫彈,這種一直在倍數增加的人口,這種像一群軟蟲一樣猥褻的副產品將會毀滅他自己。
這些子孫是性的副產品,他們是病態的、脆弱的、飽受焦慮折磨的。 ... 當你透過幸而到達超意識的狀態,當你達到無慾,當你達到與神同化的境界,你的小孩將是真正的產品,他將真的一個神的創造物! ... 如果無慾流行開來,我們的創造力就可以用在心靈層面上。 ... 這個由無慾生出來的新人類將會有不同的內涵,他將會有我們無法想像的長壽,他的健康將會非常好,沒有疾病,他的形狀和身材將會像一些宏偉的雕像,一種靈妙的芬芳會從他身上發出來,仁慈、愛、真理、美和宗教將會是他的個性,他很可能一生下來就帶著宗教,他很可能是一個神的化身。 (pp.216--219, 經過重組和少量改譯)
上面引言中提到「與神同化」,這種愛情中希望「同化」或「融合」的慾念,在 Fromm (The art of loving), Lewis (The four loves) 和唐君毅 (愛情的福音) 的著作中全都提起,全都做了相似的假設與詮釋。在前述羅素的書裡,倒是沒有特別地強調。從性行為聯想到這種心理上的類比,似乎並不太令人驚訝。而更前面奧修所做的「創造者影子」比喻,唐君毅也這麼說,他甚至用了「投影」這個詞,在 1945 年應屬新穎的用詞。
關於婚姻危機,奧修有他的一番見解:
夫妻關係是旅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因為它是一個旅程,所以夫妻總是處於緊張狀態,旅程總是累人的,唯有在目的地才可以找到和平。先生和太太永遠不能安靜,因為他們總是在移動,總是在路上。 ... 很不幸地,先生和太太都不了解壓力和爭吵的真正原因。他們每一個人都認為他們找錯了對象。先生認為,如果他娶了另外一個女人,一切事情都會變得比較好;太太也認為,如果她嫁給另外一個男人,一切事情很可能都會很好。我要告訴你們,如果給你一個機會換你的配偶,情形將一點都不會改變,就像你扛著棺材到墳墓,中途換個肩膀,有一下子你會覺得痛苦減少了一點,但是之後你就會注意到那個重量又再度變成一樣。 ... 真正的原因必須深入一點才能找到。原因與那個男人或那個女人都無關,原因在於結婚是一個旅程、一個過程,它不是目標、不是終點。 (p.192ff, 經過重組和少量改譯)
不得不說他的言語和譬喻很有說服力。但是我總認為這些話不見得有根據,是可以辯論的。至少我個人不認為旅途總讓人緊張不安,相反地,旅行使我安寧愉快而富有創意,而且通常我在旅途中充滿了活力。累總是難免的,不論居家,工作,還是旅行。
電影『親親小媽』(Stepmom) 裡面有一句對白,離婚後的前夫約前妻見面,跟她說明即將向另一個女人求婚。前妻問道:「你憑什麼相信這一次就能成功,而我們之間不能?」戲裡的男人嘆息不語。或許編劇也不知道該怎麼掰吧? Fromm 在前述的書裡幾乎是明顯刻意地避談愛情 (erotic love),他只留下精確而優美的一個長句:
Both views then, that of erotic love as completely individual attraction, unique between two specific persons, as well as the other view that erotic love is nothing but an act of will, are true---or, as it may be put more aptly, the truth is neither this nor that. Hence the idea of a relationship which can be easily dissolved if one is not successful with it is as erroneous as the idea that under no circumstances must the relationship be dissolved. (p.48)
在企圖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以上陳述或許值得參考。愛情既是功能性的:那是可以學習並努力經營的,也是對象性的:只能在特定兩人之間發生。沒有經營固然絕不可能保持愛情,但是長期缺乏對象的回應也將使人的努力抵達窮途末路。換是我怎麼說呢?「我並不確定。如果離婚像是自殺,那麼再婚就像投胎。所不同的是,我們帶著所有的記憶和經驗而投胎。這一次,我們會小心尋找一個新的 initial condition。」
羅素也談了相似的問題。當時經歷一次離婚的他,以溫潤的筆觸這樣寫:
夫妻之間發生一種離不開的感情,使他們倆,甚至容顏衰了之後,更甚至夫或妻或兩人都和別人發生性的情感時,他們還是覺得,在他們伴侶的情誼裡,仍舊有一種無上的至寶存在。但是,人們的嫉妒心使婚姻不能達到這種程度;不過,嫉妒心雖然是一種本能的情感,只要我們不把它當作道德上正當的厭惡心的表示,而認它為不良的東西,則嫉妒心也是可以節制的。伴侶的交情,經過多少歲月,歷過多少共同深感的風波,其內容的豐富,是初戀時節怎樣的甜蜜也趕不上的。時間能增加許多事物的價值,凡是能賞識這道理的人,誰願將那般的交情,為了新歡就輕輕地拋棄呢? (p.118)
這是他自己的心聲嗎?我不知道。我不明白羅素究竟生為何人?他後來又離婚兩次,一共四度結婚:依序在 1894, 1921, 1936 和 1952 年 (羅素生於 1872,卒於 1970)。
Fromm 避談的問題,羅素在他之前 27 年也提不出明確的意見。他只是說,在生育子女之前,任何形式的婚姻或同居關係都一樣:都應該可以隨時在雙方同意下終止;然而一旦有了子女之後,父母之責就應凌駕男女兩人的夫妻關係之上,不應輕言離異。跟 Fromm 一樣,羅素也只能說到這裡:「不應輕言」而不是「絕對不許」。他們兩人都沒有繼續探討後續的明顯問題。而奧修看來並沒有打算要談。
奧修說夫妻關係只是旅程的開始,那麼哪裡是終點呢?奧修的說法是,當妻子成了丈夫的母親,而丈夫成了妻子的孩兒,目標才算達到。他並且舉了甘地的例子,還有男人本能吸允女人的乳房、而此時女人本能地撫摸男人頭髮的姿態,來說明這種化夫妻為母子的關係。
我不相信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觀點。反觀唐君毅的說法,他也在前述的書裡探討這個問題,他認為的旅途終點是家庭之成立,在家庭中備齊了夫妻、父母與子女、以及兄弟姊妹的三種愛,那男女之間的婚姻旅程才算完成。這個觀點 (出版於民國 34 年) 想必不能獲得西方人的認同,恐怕印度人也不接受。比照奧修觀點和唐君毅觀點,我們應可推論都受到當地習俗的影響。雖然我的確喜歡吸吻情人的乳房,她也的確通常回應以撫摸我的頭髮,但是我實在不感覺那是母子之情。更何況,當一個女人樂意讓別人吸允乳房的時候,她的兩手除了抱著他的頭以外,還能伸到哪裡去做什麼呢?
羅素,Lewis 和奧修都觸及了媒妁合婚的社會意義問題。事實上,地球上大多數的社會在大多數的時間裡,並無戀愛結婚之習俗,而是將婚姻視為社會結構的一部份,經過社會來安排婚姻關係。奧修的說法是
在一些沒友愛而結婚的國家裡,性仍然停留在肉體的層面。他們的結婚是兩個身體的結婚,而不是兩個靈魂的結婚。這個系統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身體比頭腦穩定,所以在以身體為婚姻基礎的社會裡,婚姻會比較穩定,它們會持續較久,因為身體的改變很慢很慢,幾乎感覺不出來。所以那些需要穩定婚姻制度,不讓改變成為可能的社會就必須捨棄愛,因為心是愛的基礎,而心是不穩定的。當然,因為每天在一起就會產生出一種關係,我們就稱之為愛,但是這並不是愛,愛完全是另外一種東西。在那些以愛為婚姻基礎的社會裡,離婚是不可避免的。在那些社會裡,將永遠不會有穩定的婚姻,因為愛是流動的,心是易變的。 (p.182ff 節錄重組)
在這段話之後,奧修開始闡述穩定的身體層面和不穩定心理層面,他說心理之所以不穩定是因為它來依賴頭腦而頭腦的意念瞬息萬變。但是在心理以內,還有一個層面是西方人沒有觸及的:心靈層面。他認為這個層面是極其穩定的。而男女的愛情,最幸福的,就是能夠達到心靈層面的結合。
開始讀這本書之前,我在羅素的書裡看到他自問: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宗教和社會道德,不約而同地提倡禁慾呢?他嘗試去揣度原因,而自答了三項可能。其中一項很好笑:羅素認為那是獲得權力和知識的老男人因為自己不行了而嫉妒年輕人,所以這樣說來嚇唬他們,或甚至折磨他們的。奧修應該算是提過這個問題,卻沒有回答(至少我不認為他回答了)。懷靈根據她的閱讀經驗而做出推論:因為修行是很耗費能量的。要到達那個境界殊不容易,因此提倡禁慾以節省能量的消耗。
演講的最後,奧修利用一封暴力恐嚇信開了玩笑。他說如果不是因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如今世界上不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為基督徒。言下之意,他推測很可能耶穌自己安排了這個事件,是他親自安排最忠實的門徒猶大去反叛。他說
當一個人被暗殺,死亡也變成是有用的,一個子彈所造成的死亡常常能夠達成生命所不能達到的事。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暗殺甘地的行為那樣有助於延長人們對甘地的記憶。當甘地被刺殺而即將斷氣的時候,他雙手併攏作鞠躬狀,那個鞠躬和雙手併攏是很有意義的,這表示甘地最後和最好的門徒終於來了:那個會使甘地成為不朽的人來了,神差遣了那個需要的人。(p.205 節錄)
拉比亞辱佛謗法
拉比亞辱佛謗法
發言量已達20帖以上者

性別 : 女 文章總數 : 118
年齡 : 80
來自何處 : 奧修天團
職業 : 奧修地獄管理員
信仰及宗派 : 奧修東正教
注冊日期 : 2009-09-16

回頂端 向下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Empty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發表 由 拉比亞辱佛謗法 2009-09-17, 17:02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由性而愛而超意識的,奧修(OSHO)
奧修,是一種身、心、靈整合的境界,讓人放掉平時使用過盛的頭腦,達到完全放鬆、寧靜、平和……,並深刻體會愛與靜心。
文‧圖/邱麗文
奧修(OSHO)是什麼?簡單的說,奧修是一種身、心、靈整合的境界,並融合了道家、禪宗、佛學、基督、蘇菲宗派和西方神秘家的菁華,以成道的智慧,為人們提升心靈,增進存在的喜悅。奧修強調,「除了生活之外沒有其他的神」,所以他從不灌輸宗教的觀念,只希望人們能夠放掉平時使用過盛的頭腦,達到完全放鬆、寧靜、平和……,並深刻體會到愛與靜心。

奧修的說法接近「禪」,讓人看見了一條向內的路

一九三一年出生於印度的奧修,從小就顯得叛逆且獨立,他不但挑戰既有的宗教、社會和政治傳統,還堅持真理必須由自己來體驗。二十一歲那年,奧修成道了,並在傑波普大學擔任九年的哲學系教授之後,開始周遊全國演講,讓許多受困於傳統戒律的人們,有了不同於過往的領會,於是追隨他的門徒愈來愈多……。
達賴喇嘛曾說:「奧修是一個成道大師,他用一切可能來幫助人類克服意識發展的困難。」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門徒,奧修則是一個新的宗教意識的「生之火」,摧毀了長久以來的神話和信念、傳統和教導,讓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樂與愛。
從佛陀、耶蘇、禪學、老子、莊子到西方神秘家……,奧修從歷代思想的精華提鍊出對現代人靈性追求具有意義的想法,再透過演講分享給世人,他曾說:「我的訊息不是教條、不是哲學,而是一種煉金術、是一種變化氣質的科學。」
據說,奧修從來不談戒律也不編研經典,只透過生活化的演說,讓人各自找到適用的生活智慧。有人說,奧修的說法接近「禪」,讓人看見一條向內的路,並照亮了內在的陰暗。如今,他講道時所錄下來的話,已經被門徒整理成好幾百本書,同時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

「普那社區」是奧修門徒心中的聖地

一九七四年,奧修在印度孟買附近的「普那」成立靈修社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訪客,共同投入靜心活動、治療團體、身體工作坊、以及其他具有創造性的課程。「普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靈修環境,每天在大佛堂有數種例行的靜心活動在舉行,另外「多元大學」也提供了各式的課程,讓人自由選課。在一九九○年奧修圓寂之後,「普那」仍然在門徒的用心經營下,繼續宣揚著奧修的精神。
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人幾乎不曾被天真的快樂所充滿,而當這些人有機會接觸到奧修,才漸漸體會到生命中的歡笑與愛,是可以透過內在的「靜心」來實現的。靜心,是一種藉由脫離「思慮」而達到歡喜的過程,有人可以透過靜坐而感覺,有人則必須透過笑、唱、跑、跳、叫、喊……來達到靜心,也有人選擇透過愛的交流(性關係)來達到靜心……。
性,究竟是人類的朋友還是敵人?為什麼談到性,人們心中就會出現排斥或批判?在奧修的觀念中,性是一切能量的起源,而透過性的充滿,可以將人帶往愛的境界,並將意識向上推升到超意識的境界,所以在「普那」,性是一種靈性的交流與分享,可是隨著愛滋病的猖獗,所有進入社區的人,都必須通過愛滋檢驗,才能夠確保其他成員的安全。
許多未曾親臨「普那」的人,總會透過許多參與者的心得分享,認為奧修是一個主張「性開放」的另類宗教,對其裹足不前,加上奧修生前赴各國演講,也曾面臨被驅逐出境的窘境,更讓人面對奧修的思想,產生褒貶不一的評價。儘管受到多方誤解,奧修的智慧仍然解脫了許多曾經痛苦的靈魂,讓每年絡繹不絕前往「普那」的人,願意一再而再地前往這個奧修聖地。

謙達那,從苦於無邊的煩惱轉而體會強烈的喜樂

謙達那(奧修門徒),是一位內在追尋相當早的人,由於很年輕就接觸哲學、心理學的書,卻無法為內在的困惑找到出口,高一那年就因過度焦慮而導致胃出血。大學畢業,他赴美進修,也在同時接觸到奧修,並強烈地被其觀點所吸引,於是數度前往「普那社區」,並追隨奧修成為正式門徒。
在接觸奧修前,謙達那常自問,「我為什麼要活下去?如果人註定要活得不快樂,那麼基於零大於負數的想法,不是應該去自殺嗎?」年輕時代的他,始終苦於無邊的煩惱,自殺的念頭經常閃現他的心中,長久揮之不去。
經過了奧修的啟發,謙達那尋找到往內追尋快樂的感覺,並透過靜心體會到強烈的喜樂。從美返國,他進入外商銀行,雖能發揮所學,心中卻更想將奧修的智慧分享給一樣苦尋不到心靈導師的人,於是他放棄了高薪的工作,轉而投入翻譯奧修叢書,隨後又成立了「奧修出版社」,讓自己持續翻譯的奧修叢書(目前已四十多本)及相關的奧修資料、靜心音樂,可以找到發行、流通的管道。
謙達那相信,「成道的人,就是智慧的源頭。」所以他滿心喜悅地投入翻譯的工作,除了自己能夠逐句體會奧修的智慧,更可以幫助讀者在人云亦云的文字廢墟中,找到智慧的金塊,並感受到心靈富足的喜悅。如今,他接觸奧修已經二十年,生活總能調適得自在且喜悅,不會輕易妄生煩惱,更不會活得瞻前顧後。

將性的能量發揮,人們的靈性就會提升到愛與超意識的境界

在奧修的世界中,「愛」的感覺幾乎無所不在,而奧修也曾表示,「進入靜心,戀愛是最簡單的方式。」傳統的宗教,總是將愛與性二分法,認為禁欲才能保持靈性,而奧修卻認為,「愛幫助你放鬆、愛幫助你充滿喜樂、愛幫助你走向寧靜,而在做愛的時候,如果能夠達到性高潮,更能夠感受到靜心。」
多數人的身體,都處在戒備的狀態,所以面對「性」,心中總是充滿著譴責與壓抑,自然不可能透過做愛來達到靜心。奧修強調,「當一對伴侶進入性高潮的時刻,就已經融入了彼此,沒有思考、自我、時間,只有全然的空與寧靜。這時生命的能量就變得很詳和、寧靜、喜悅,不像受壓抑的能量會轉變成毒素,讓人變得急躁、易怒、不安、緊張,因為人們已失去了放鬆的根源。」
將性的能量發揮,人的靈性就會提升到愛與超意識的境界,一旦人們可以不用透過性就能感受到沒有時間、頭腦的喜悅,那就不再需要性了,卻也不必刻意避免。世界會充滿暴力,主要是因各方都在制約人性,讓人必需活在競爭與比較的氛圍中,導致過多能量都浪費在自我批判上、在譴責別人上……,而不是將能量用來發揮愛。於是,奧修不斷鼓勵人們「丟掉過去」,可是,這不像是脫掉外衣那麼簡單,而像是剝掉過去自我的一層皮,是相當困難的事,卻也是再生的唯一契機。

層層剝去外在的枷鎖,回歸到生命最初的純真

參與過奧修課程的人都能體會,課程中幾乎沒有理論,有的多是肢體的舞動與情緒的宣洩,給人一種回歸童心的單純,讓心中被囚禁的孩子得以釋放。目前,台灣已出現許多由奧修門徒創立的心靈工作坊,透過各式的「靜心課程」、「靈性按摩」、「前世催眠」、「蘇菲舞蹈」……等,將奧修推廣愛與靜心的觀念傳達給眾人;此外,每年也有專門飛往「普那」的團體,帶著親臨奧修聖地的心情,給自己一個充滿靈修氣息的假期。
真正的修行,是全然投入生活,而世界對待我們的方式,也是由自己決定的。當 生命的能量不能以創造性的方式轉化,勢必就會以破壞性的方式呈現,所以奧修希望透過由性而愛而超意識的能量,為人們層層剝去外在的枷鎖,回歸到生命最初的純真。成道的思想,其實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現的方式不盡相同,奧修成道在二十世紀後半期,其表達的思想與行事的方式,自然不同於千年前的成道大師,卻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
或許有人對於奧修的性能量解放、脫離世俗制約等等的做法仍然無法接受,卻也不必帶著有色的眼光來批判,畢竟每個成熟的人,都有權利選擇讓自己身心靈都更自在的修行方式,不管你願意選擇奧修或是其他,都在自己的選擇。(2001, 張老師月刊)
後記:(2008,元月)
總認為,不管我們的信仰為何?如果無法因此而獲得更喜悅自在的生活,就是不適合自己的。多年來,我一直都是奧修系列叢書的忠實讀者,卻很怕與瘋狂上奧修課程的朋友們互動,因為,我無法在充滿壓力的邀請下,解放自己的身心靈,而偏偏,那些著迷於奧修課程的朋友,總是不斷讓我產生必須、一定要加入他們的壓力。
多年來,我眼看著幾位朋友從著迷於奧修的書籍,到加入奧修的靜心課程,到前往印度普那朝聖,到回台陷入身心靈解放後的焦慮……。甚至,有些人因此婚姻破碎,愛情不斷生變……。怎麼會如此?究竟是哪個環結出了岔?
我認為,奧修的課程,並不適合初初修行的人參與。解放身心靈,必須在思想相當成熟且不帶任何期待與寄託的情境下展開。而我觀察那些人生重創的朋友,多半都是為了解放(或是上課時被影響)而解放,所以行為動機並不成熟,自然,解放後又出現了更多期待,產生更多痛苦。
當然,我不能只因為身邊認識的幾個個案,就否定了奧修課程對某些人的幫助,不過,還是回歸前頭的那句話:不管我們的信仰為何?如果無法因此而獲得更喜悅自在的生活,就是不適合自己的。
拉比亞辱佛謗法
拉比亞辱佛謗法
發言量已達20帖以上者

性別 : 女 文章總數 : 118
年齡 : 80
來自何處 : 奧修天團
職業 : 奧修地獄管理員
信仰及宗派 : 奧修東正教
注冊日期 : 2009-09-16

回頂端 向下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Empty 回復: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發表 由 拉比亞辱佛謗法 2009-09-17, 17:08

http://www.oshonewage.com/phpBB2/viewtopic.php?t=272

到達真愛的旅程
(從性到超意識)
目錄


  第一章 性--愛的根源

  第二章 從壓抑到解放

  第三章 靜心的頂點

  第四章 性--超級原子

  第五章 從色欲到上帝 

 
引言


  我有一個朋友約翰,他住在加拿大,在我第一次要赴印度之前,我們在一個錯別會上碰面、18個月後,我從印度回來,他穿著藍色的牛仔褲,而我穿著橘紅色的衣服——是一個道道地地奧修的門徒。

  約翰把我叫到一旁問我一個問題,有一件事深深地困擾著他,他希望我可以幫上忙。我根據在印度的經驗和奧修所顯示給我的來回答他,當我講完的時候,約翰瞪了我一眼,然後說:「你剛剛摧毀了我過去所有的信念。」

  那是四年多以前的事,自從那時以後我就再沒有見過他。

  編纂這本《到達真愛的旅程》是為約翰所做的。

  這本書所刊載的五個演講是奧修在1968年夏末秋初在孟買(Bombar)所講的。今年是1978年,現在你在普那(Poona)的奧修社區所看到的情景,在各方面和十年前你能夠在吹著悶熱的季候風的傍晚在孟買所看到的有一個很大的距離。

  我跟隨奧修已經進入了第六年,在這段期間我看著他在改變。愛是愛,不判斷是不判斷,憐憫是憐憫——這些在現在都還是和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同樣地強烈和無條件,但是他本身已經有所不同了、怎麼形容呢?我所能夠說的是他的震動(vi-brations)更精微了,比以前更微妙了,就好像他慢慢在消失一樣,現在在他的周圍有一種深讀的寧靜和安詳的冷淡,而在1968年的孟買,你會發覺他是一團爆烈的火。

  在那個時候,整個印度的人都時常談到一個年輕人、一個老師、一個來自古其瓦達(Kuchwada)的奧修。古其瓦達是印度中北部馬達亞普拉德西省(MadhyaPradesh)的一個小村落。據說他來自一個有名望的耆那教家庭,兩年前他放棄在傑波普(Ja-balpur)的梭加大學(saugaruniversity)很好的教授職位,把自己獻身給神、他們說他36歲,單身,很英俊、是一個具有鼓舞力量的演講者,而且已經有相當多的跟隨者、在某些圈子裏,他們說他已經成道了。

  一群朋友邀請他到孟買作一系列的演講,他們選「愛」未作為他演講的主題。

  我猜想,在他的第一場演講裡,奧修已經完全摧毀了那些邀請他來演講的人的所有信念。跟我的耶友約翰不一樣,他們甚至沒有聽他講完就散掉了。這一系列的演講就因此而取消了,奧修回到傑波普。

  但是儘管印度人對性的態度還停留在20世紀初期的英國人的情況,有些人聽了還想再多聽一點。一個月後,奧修回到孟買,在戈伐利亞坦克麥當(GowaliaTankMaidan)面對著15000人再演講了四個晚上。

  還有一件事。

  在這本書裏面,除了有一些能夠使你的眼睛睜得更大的東西之外,你還會發現你可以看到一個更偉大的人——一股潛力,一個可能性。我讀過很多書談論關於改善人類的計畫,無疑地,你也一定讀過,你知道你在讀一個幻想的東西,它可能很美,也給予很深的印象,但是你知道你是在讀一個夢,然而奧修十年前公開說出來的看法正在逐漸變成事實。

  現在,在他普那(Poona)社區的裏裏外外,以及世界各地千千萬萬奧夠的門徒正在慢慢地但很確定地移動,經過性,到達它的第四個和最後一個階段——到無欲,到印度人所稱的布拉瑪查亞(brabmacharya)(譯注:brabmacharya意即無欲),到最終的與整個存在結合。當它發生的時候,當小孩是由兩個深深的精神結合的配偶所生出來的時候,當這對配偶的性能量已經提升到越意識的境界,地球上將會有新的種族出現,它植會是一個有男有女的種族,帶著上帝的恩典來到這個星球,它的數目將會很少。

  奧修將會像雨滴融入大海,而我們——他的門徒,也將會消失但是在我們所有人裏面將會留下一個火焰。

  如果你來到普那,在你的周遭看一看,你將會看到奧修所看到的美景。即將要讀到的這些祈禱文正在好好地被實現當中。

克裏希納·普藍於普那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Osho4
拉比亞辱佛謗法
拉比亞辱佛謗法
發言量已達20帖以上者

性別 : 女 文章總數 : 118
年齡 : 80
來自何處 : 奧修天團
職業 : 奧修地獄管理員
信仰及宗派 : 奧修東正教
注冊日期 : 2009-09-16

回頂端 向下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Empty 回復: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發表 由 訪客 2009-09-17, 17:13

是嘛....雙修法果然是源自外道的......看看osho所言即是明證....喇嘛教是賴不掉的....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Empty 回復: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發表 由 訪客 2009-09-19, 13:57

在打廣告了喔.......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Empty 回復: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發表 由 訪客 2009-09-19, 13:59

沒有護法神外護,焉能雙修?osho太天真.金剛乘就有足夠的護法神外護....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Empty 回復: 轉貼:從性到超意識

發表 由 廣火 2009-10-29, 08:31

到最終的與整個存在結合。當它發生的時候,當小孩是由兩個深深的精神結合的配偶所生出來的時候,當這對配偶的性能量已經提升到越意識的境界,地球上將會有新的種族出現,它植會是一個有男有女的種族,帶著上帝的恩典來到這個星球,它的數目將會很少。
上帝??恩典??....果然是邪中之邪哦....
avatar
廣火
群組:長老

性別 : 女 文章總數 : 243
年齡 : 33
來自何處 : 不告訴你
職業 : 學生
信仰及宗派 : 還不確定
注冊日期 : 2008-06-03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