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佛教網路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北傳小乘宗派簡介與評論--俱舍宗

向下

北傳小乘宗派簡介與評論--俱舍宗 Empty 北傳小乘宗派簡介與評論--俱舍宗

發表 由 訪客 2010-03-04, 15:29

佛光教科書第五冊 -- 宗派概論
第四課 俱舍宗
[日期:2008-05-31]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俱舍宗是依據世親菩薩所造的《阿毗達磨俱舍論》而成立的小乘宗派,其教義內容是以「我空法有」、「三世實有」為宗旨,故被視為小乘有宗。對中國佛教各宗都有重要影響,在思想的演變過程上,唯識宗可說是以俱舍宗為其根源。
  
  本宗除了以《俱舍論》為主要論典外,其他依據的經典有四阿含,論典有《發智論》、《集異門足論》、《法蘊足論》、《施設足論》、《識身足論》、《界身足論》、《品類足論》等七論,以及《大毗婆沙論》、《阿毗曇心論》、《雜阿毗曇心論》等。
  
 
 西元四、五世紀間,世親菩薩感於當時有部教學在《大毗婆沙論》出現後,變得極為繁瑣,乃參酌經量部學說造《俱舍論》,批判有部傳統教義,為當時印度佛教
界帶來震憾,因而研究風氣極盛。後來德慧、世友、安慧、寂天、陳那等也都相繼製疏詮釋《俱舍論》,說一切有部的教義由此更邁向新紀元。
  
 
 《俱舍》的弘傳,在中國分為新、舊兩個時期。南朝陳天嘉年間,真諦大師於廣州制旨寺譯出《俱舍釋論》二十二卷,世稱「舊俱舍」;唐永徽年間,玄奘大師於
慈恩寺重譯《俱舍論》三十卷,為歷來法相宗的基本教本,則稱「新俱舍」。《新俱舍論》譯出後,玄奘大師門下弟子神泰、普光、法寶,各作註疏,大力弘佈此
論。其後,又有圓暉、慧暉、道麟等作疏弘通。當時講學風氣隆盛,可惜在唐朝以後,此宗遂漸絕而不傳。元世祖時代,帝師八思巴造《彰所知論》,這是研究《俱
舍》的最後餘光。
  
  俱舍宗的中心教義,是在說明諸法因緣的正理,破遣外道凡夫著我的執見,令斷惑證真,永離三界繫縛。主要論典是世
親菩薩依「諸法無我印」所造的《俱舍論》。全論凡九品,組織縝密而不繁雜,可劃分為三大部份:第一、主要討論「法的性質和功能」;第二、討論眾生生死輪迴
的因緣與果報,也就是對現實世間作分析;第三、透過修行的方法,說明解脫煩惱後所證悟世界的因緣與果報。其詳細內容如下:
  
  一、諸法概論:分析一切萬法的種類。以蘊處界三類統攝諸法,總歸為五位七十五法,並以十八界為中心,詳細探討阿毗達磨的諸門分別。
  
  二、因果論:一切有為法,必須依靠因緣和合,始能生起。本宗立六因、四緣、五果,來說明有情、無情、精神和物質的作用情形。
  
  三、輪迴轉生論:探討佛教的宇宙觀,說明有情世間和器世間的種種情形,透過三界、五趣、四生,說明有情眾生輪迴轉生的過程;再以十二因緣的三世兩重因果思想,說明眾生輪迴轉生的相狀。
  
  四、業感論:透過業感緣起,探討六道輪迴的原因,並細分業的意義與種類。
  
  五、隨眠論:說明六大煩惱(貪、瞋、癡、慢、疑、我見)、十隨眠及諸經中煩惱的分類與根除的方法。
  
  六、斷證論:探討由凡夫成為聖賢的方法與所證得的果位內容。
  
  七、破執論:從有部的立場評破其他學派「實我」的主張,並釐清無我論的真正意義。
  
 
 總之,此宗所依據的主要論典--《俱舍論》,乃部派佛教教理的集大成者,其組織結構嚴謹,對於諸法的分析雖千頭萬緒,卻有條不紊,世稱聰明論。雖曾光輝
一時,影響大乘諸宗,然自唐朝會昌法難之後,此論隨著唯識學的不振,亦乏人研習。其理論在阿毗達磨論集中,是最富科學性、哲學性與分析性的,因此,佛教思
想欲在科學昌明的今日及未來發展,此論的深研與發揚,有其價值。

評:
該宗係來自世親所造《俱舍論》,批判有部傳統教義,由於所言有理,因此有部之發展亦受其所損。又該宗派衰敗的原因並非來自他宗之批判,而是法難,我個人是以為該宗的情況與西藏佛教希解派一樣其實是被其他宗派吸收融攝而被兼併了。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北傳小乘宗派簡介與評論--俱舍宗 Empty 回復: 北傳小乘宗派簡介與評論--俱舍宗

發表 由 訪客 2010-03-05, 16:20

俱舍宗
維琪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俱舍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屬小乘說一切有部,以俱舍論為主要經典。與成實宗,同屬漢傳佛教中的小乘傳承。成實宗被稱為小乘空宗,俱舍宗則被稱為小乘有宗。
它的前身為毗曇宗。毗曇宗始於南北朝僧伽提婆(Samghadeva)與竺佛念,譯出《阿毘曇八犍度論》〈又稱《發智論》),《阿毘曇心》及《鞞婆沙阿毘曇論》,開始有僧侶學習說一切有部的論典。研習毗曇最著名的則是梁代的慧集,弟子僧旻、法雲;與慧集同時,在北方講習毗曇的,以慧嵩、志念最著名。後真諦於南方譯出俱舍論,慧愷根據真諦的講學,又編成《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其後,法泰、智愷、智敷、靖嵩、道岳等人開始宏揚俱舍論,成立俱舍宗,毗曇宗也隨之併入。慧愷及道岳為舊譯俱舍宗重要的代表人物,玄奘法師也曾跟隨道岳法師學習俱舍論。
至玄奘自印度返國,重譯《俱舍論》,並整理說一切有部各論書,傳於弟子普光、法寶,為新譯派俱舍宗。
此時,日本學僧道昭、智通、智達、玄昉等先後來華,從玄奘和智週學習《俱舍論》,歸國傳授,建立日本俱舍宗,雖然多依附於法相宗之下,但歷代研習的風氣仍然極盛。
反觀中國,於唐代之後,因為輕視小乘,俱舍宗傳承斷絕,也很少有僧侶對俱舍論進行研究。至元世祖時,八思巴造《彰所知論》,這是研究《俱舍》的最後餘光。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北傳小乘宗派簡介與評論--俱舍宗 Empty 回復: 北傳小乘宗派簡介與評論--俱舍宗

發表 由 訪客 2010-08-08, 08:44

至元世祖時,八思巴造《彰所知論》,這是研究《俱舍》的最後餘光。

八思巴不是藏傳佛教大師嗎?呵,怪了?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