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佛教網路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法華經讓我覺得還是基督教比佛教好

向下

法華經讓我覺得還是基督教比佛教好 Empty 法華經讓我覺得還是基督教比佛教好

發表 由 訪客 2008-09-24, 10:32

最近看到有佛教徒推廣法華經,坦白說,法華經讓我覺得還是基督教比佛教好.

【浪 子 歸 家】譬喻故事原文-
{在 聖 經 裡 的 敘 述 } :
「:11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12 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13 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貲財。:14 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15 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16他恨不得拿豬所喫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17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麼﹖:18 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20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21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22 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23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喫喝快樂;:24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25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26 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27 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28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29 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30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31 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11-32)

{ 在 佛 經 裡 的 敘 述 } :
「浪子以窮子喻」, 出自《法 華 經》信解品第四-
「窮子喻」為《法華經》七喻之一;謂二乘之人無大乘功德法財(即六度萬行)得以莊嚴;猶如貧窮之子,缺乏衣食之資以活身命。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時貧窮子遊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中歿,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殷勤,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世尊!爾時窮子,傭賃輾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几乘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纓絡、價值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旛。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自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旁人,即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于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父遙見之,而與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值;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顧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當加汝價。諸有所須,盆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我今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即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竮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所應得者,皆已得知。

聖經,佛經,都各有一篇關於「浪子歸家」的譬喻故事。故事乍聽之時,頗感雷同,再細讀之後,就會發現二者之間的差異頗大。一是由耶穌基督講述,一是由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摩訶迦葉等在其面前說喻並經其印可。有意思的是,這「浪子歸家」的譬喻故事,在不同的宗教經典裡,正可反應該宗教教義主題,並顯現了基督徒或佛教徒各自具備的特色和典型。
  「浪子歸家」的譬喻故事,見聖經-路加福音第十五章11至32節。佛經則見於「大乘妙法蓮華經」之第四「信解品」。
  兩個「浪子歸家」故事中都同樣有兩位主要的角色,一位父長者和他流浪在外後來歸家的兒子。所不同的是-

ㄧ、 在聖經裡一開始,提到的這位小兒子,是他自己向父親提出來要離家出走,而且還要拿走他應得的家產。他行向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貲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喫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終於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麼﹖
在佛經裡一開始,簡述一人,不知何原由,小小年紀,就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而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接著大大地敘述富長者是如何的富有;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二、 聖經中的浪子,他是自己要回家的。
而佛經中的窮子是被長者派去的兩個使者用點手段帶回家的。
浪子與窮子各自分別回到自己不同的家中,差別待遇也就立顯分明。


三、 聖經中的浪子,在快到家門前,老遠就看到慈愛的老父跑過來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他是真心地要認罪、要悔改;為他自己過去得罪了天、離棄了父親的浪蕩行為而懊悔,並請求原諒。老父不但不怪罪兒子,還吩咐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喫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佛經中的窮子,被富長者派去的人(喬裝憔悴)以利誘說服來到富長者的家中。窮子不知道與富長者有任何關係。窮子在富長者的家中,ㄧ開始被傭顧作除糞的人。


四、 聖經裡,接著有大兒子與父長者的對話: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這篇聖經的譬喻故事,到此敘述簡單,浪子回到 天父的家中,沒有任何曲折、迂迴,白白就得著恩典;終此知道,在基督裡,不管年齡大小,信 主時間前後,每一位能認罪悔改的,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回到 主前的,都是 主所珍貴、鍾愛的;立時在 主裡得享天倫親情、喜樂、平安與 主賜下的榮耀。
  而在佛經理,這位窮釋子,在富長者的家裡要靠作除糞工而取得工價。後來有一日,富長者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即脫掉身上的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自己也著上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告訴這些作勞務工的人說:「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當加汝價。諸有所須,盆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如此這般地以父子相認作為鼓勵,應允將來可以繼承家業,讓這被認的兒子心存寄望好更加勤奮的除糞作勞工。後來再有將來必定授記成為富長者(成佛)的想像。從此被認的這兒子就甘心樂意地作牛作馬,作廉價勞工了。


五、 基督徒都知道故事中的長者是 天父上帝;謹守聖經的教誨;扮演自己祇同作兒子的角色;順服 神的帶領;安分於 神的恩賜;有 神的常相保守,就享最大的福氣。
在佛經裡,富長者指著就是佛,除糞工是窮釋子,旁邊的人,名為作佛的使者;表面上看狀似同為作務人,實質上卻是佛代言的發令者。於是有這樣的譬喻故事,產生了教界裡推演出來的事實:即是有辦法的人,扮演的就是一群專門發佈命令,指使人工作的佛代言人;開口便說佛如是說,叫人依教奉行,讓一群後生晚輩乖乖地聽命於他,為成就所謂的忍辱、布施波羅密等而任勞任怨。初進入教裡從勞工作起,經過一段歲月,終於媳婦熬成婆,作了當家、戶長,有了背景,掌了實權,翻身一變,誰還肯再作除糞工。為了牢固自己好不容易(修)得的福報(有一群甘心樂意擁戴他,為他奉獻的人跟隨),縱然自己犯下了錯,也會矢口否認,極力掩藏,或同儕之間互相包庇。長久下來,累積成教裡一個顛撲不破的「遊戲規則」:    有法可據的例如「八相成道」之一,剃頭出家纔是合法的傳承。又各人各擁戴其主,忠於其主祇應如是,怎許不受。如此纔能蔚為潮流;眼前的好處是成就了一群人的生存聲勢,更好的話,也許留名青史,又增添了一名一代宗師。
Anonymous
訪客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法華經讓我覺得還是基督教比佛教好 Empty 回復: 法華經讓我覺得還是基督教比佛教好

發表 由 廣火 2008-09-25, 11:03

說不定這法華經就是耶穌以佛陀名義發表的.....因為法華經有許多地方都很像聖經哩.......
avatar
廣火
群組:長老

性別 : 女 文章總數 : 243
年齡 : 34
來自何處 : 不告訴你
職業 : 學生
信仰及宗派 : 還不確定
注冊日期 : 2008-06-03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